找到相关内容400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以憨山为例探究晚明佛教之“复兴”内涵

    是发大心,而是动心于「悟明心地之妙」。虽然如此,随着出家岁月、阅历之增长,见识了僧人素质良莠不齐、法门宗风之不振、丛林的没落种种现象,使他的关注点亦由一己道业之成就否,随之扩大于整个佛教本身。  当他...

    见晔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181173050.html
  • 意象多重奏

    阅览者皆可能兼有其它领域者的意象;而绝大多数的「一般阅览者」,纵使对于藏-汉艺术、佛经版本、佛学义理认知不多,其实已在过去的阅历中,累积了许多相关印象。从这个观点思考【小品】:展示的意象越多重,与阅览...

    葛婉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183773080.html
  • 洞山禅师生平及禅法思想的价值

      十年后,良价已是一个参学四方,阅历甚广的得道高僧。回望来路,感慨良多,他又再次写信劝他的母亲和母亲告别。   良价自离甘旨,杖锡南游,星霜已换于十秋,歧路俄经与万里。伏为娘子收心慕道,摄意归空。...

    如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2273505.html
  • 惠洪文字禅的理论与实践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洪一生命运多舛,两遭禅门排挤,四度栓索入狱,万里刺配充军,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往往在他遭受打击之时,便是他力求潜心撰述之时。苏轼在评价杜甫诗的成就时说:“诗人例穷苦,天意遣奔逃。”[65]把流落不幸的...

    周裕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93474540.html
  • 十三世达赖喇嘛阿旺洛桑土登嘉措浅析

    辞职告退,结束了其政治生涯。   十三世达赖喇嘛对西姆拉会议的态度实际上暗含着对西藏独立问题的评判。就其个人经历而言,他的一生中曾两次被迫离开西藏,流亡异地,其阅历不可谓不丰富,政治视野也不可谓不...行政生活经费完全由中央支付,对于这一点,他们是欣然同意的。   第四个重要的举措是1931年中央政府召开国民大会时,达赖喇嘛决定派遣代表出席,依照其政治阅历,达赖喇嘛完全了解参加国民大会意味着什么,...

    多杰才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6135782757.html
  • 当代中国佛教信仰价值趋向——以上海居士佛教信仰研究为例

    人数不断增加。他们根据各自不同的教育背景和生活阅历、生活处境,接触并信仰佛教的原因是不同的。突出的有:   一、想了解佛教,学习佛教知识。这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居士初人佛门的基本目的。在参加寺院研修班的...

    刘元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11010983768.html
  • 月溪法师讲大乘八宗修法(1)

    祖师,费多少的辛苦经验阅历,随我们众生的根性,创立大乘八宗。譬如:城有四门,随从那一门,都可以进城的。古人云:“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又云:“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一)不论随修那一宗,...

    月溪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09392289257.html
  • 泰山:经石峪摩崖刻经

    讳。后发现不妥,于是寄《访经石峪》诗一首,复定为北齐人所书。其诗云:“经字大如斗,北齐人所书。千年风韵在,一亩石坪铺。阅历久亦久,摧残无代无。只今逢解放,庶不再模糊。”上述种种论断,皆以书体的风格笔意...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22222989656.html
  • 神会与妙悟

    指鉴赏者依恃自身的文化修养与人生阅历,在逍遥无待的情况下,以直觉感悟对自然界、社会界以及艺术品的把握。在顿悟情况下写出的诗也呈现出浑然天成,不假他人的风格特点,如韩驹在《赠赵伯鱼》一诗中说:“学诗当如...

    袁济喜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9021991571.html
  • 禅与中国书法艺术

    则技疑神;以是为道,则道疑圣。”苏轼所论,完全是禅书的至境,博学舆深广的生活阅历,使他能人乎自然景物之内,又能出乎其意象之外,创造出一种超乎悲欢憎爱之外的惮书,达到了“无意於佳乃佳”的境界。今观苏子所书...

    蔡日新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10294893828.html